德國工程機械制造業(yè)貿易競爭力分析
生產概況
據德國統(tǒng)計局數據顯示,2010年,,德國工程機械制造業(yè)總銷售額為102.1億歐元,,同比增長15.3%。其中,,國內銷售額為26.4億歐元,,占總銷售額的25.9%;國外銷售額中對歐元區(qū)市場銷售額為22.2億歐元,,對歐元區(qū)以外的市場銷售額為53.5億歐元,,分別占總銷售額的21.7%和52.4%。另據歐盟委員會不完全統(tǒng)計,,2010年,,歐盟27國工程機械制造業(yè)產值約為250.7億歐元,同比增長19.2%,。其中,,德國工程機械制造業(yè)產值82.6億歐元,約占歐盟總產值的32.9%。
2011年1~8月,,德國工程機械制造業(yè)銷售額為81.2億歐元,,與上年同期相比累計增長26.3%,增長勢頭高于2010年的水平,。其中,,國內銷售額為20.3億歐元,占總銷售額的25%,,國外銷售額中對歐元區(qū)市場銷售額為16.6億歐元,,對歐元區(qū)以外的市場銷售額為44.3億歐元,分別占總銷售額的20.4%和54.6%,。2011年前8個月,德國工程機械的外銷比例與上年相比變化不大,,該產業(yè)仍然更多依賴海外需求拉動增長,。
2010年,德國工程機械銷售額已顯著回升,,產業(yè)呈現出明顯復蘇跡象,。2011年3月以后,德國工程機械制造業(yè)銷售額同比增速出現持續(xù)下滑趨勢,,顯然其復蘇步伐還不夠穩(wěn)健,。另從歐盟統(tǒng)計局2010年不完全統(tǒng)計數據看,德國工程機械制造業(yè)產值在歐盟27國中占比最高,,對歐盟整體工程機械制造業(yè)的發(fā)展態(tài)勢影響也最大,。
2010年,德國工程機械訂單總額指數逐月攀升,,11月達到最高值153,,國外訂單額平均高于國內訂單額25個點。2011年前8個月,,訂單總額指數仍保持在較高水平,,特別是6、7兩月的訂單總額指數都在170左右,。國外訂單額指數平均高于國內34個點,,顯然2011年的訂單增長更多源于國外訂單的貢獻(見圖2)。
行業(yè)成本構成分析
德國統(tǒng)計局每年還對德國工程機械行業(yè)成本構成進行統(tǒng)計,,2008年和2009年德國工程機械行業(yè)成本構成占該行業(yè)當年總產值的比例分別為:原材料52.1%和47.1%,、外購配件6.5%和7.4%、人員工資14.9%和20.0%,、社會福利2.6%和3.6%,、能源消耗0.7%和0.8%、折舊1.3%和2.0%和其他相關費用(包括租金、利息,、其他臨時費用等)13.8%和15.0%,。
德國工程機械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存在以下特點:(1)一方面更加注意原材料成本的節(jié)約,而這部分成本恰恰是工程機械行業(yè)成本構成中占比最大的部分,,另一方面更注意提高外購配件的比例,,這些都為降低成本起到了積極作用。(2)人員成本的比例增加較多,,已增至1/4左右,,這顯然與工程機械是技術密集型產業(yè)的特征相關,該行業(yè)更加重視人力資本的投入,,以便使產品保持技術上的領先,,進而保持較高的市場占有率。(3)德國工程機械行業(yè)的折舊成本占比略有增加,,可能會對德國工程機械行業(yè)的利潤增長產生負面影響,,而能源消耗的上升趨勢會引起德國政府的能源管理部門對該行業(yè)的節(jié)能問題更加重視。
另據歐盟委員會發(fā)布的《2011年企業(yè)研發(fā)投入記分牌》報告顯示,,2010年涉及工程機械制造商的研發(fā)投入排名如下(共選入1000家上市企業(yè)):美國卡特比勒排名49位,,研發(fā)投入14.2億歐元,同比增長34.1%,,研發(fā)投入占凈銷售額的比率為4.5%,;美國約翰迪爾排名82位,研發(fā)投入7.84億歐元,,同比增長7.7%,,占比4.0%;日本小松排名145位,,研發(fā)投入4.27億歐元,,同比下降13.6%,占比3.2%,;德國利勃海爾國際排名166位,,研發(fā)投入3.63億歐元,同比增長26.9%,,占比4.8%,。
進出口統(tǒng)計分析
1.出口
據德國統(tǒng)計局數據顯示,2010年,,德國工程機械出口總額為81.22億歐元,,較上年增長15.5%。2011年前8個月,,德國工程機械累計出口總額60.9億歐元,,同比增長29.1%,。其中排名前5位的是:俄羅斯、中國,、美國,、法國和荷蘭,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1.0%,、27.2%,、43.8%、25.0%和35.7%,,對俄羅斯和美國的出口增長速度大幅高于2010年的水平,。
2.進口
2010年,德國工程機械進口總額為29.30億歐元,,同比增長27.1%,。2011年前8個月,德國工程機械進口總額為24.6億歐元,,同比增長48.2%,,其中排名前5位的是:法國、比利時,、意大利、英國和奧地利,,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6.1%,、114.6%、43.6%,、50.9%和29.9%,,特別是對比利時的進口增長速度出現急劇增長。
工程機械主要產品貿易競爭力分析
根據歐盟統(tǒng)計局的產業(yè)分類將德國工程機械制造業(yè)分為17小類產品,,對2010年德國統(tǒng)計局的進出口數據進行分析,,德國工程機械制造業(yè)中出口金額排名前5位的產品分別是:挖掘機械零部件(含吊車零部件,下同),、其他挖掘機械(包括打樁,、除雪、壓實機等),、挖掘機,、采礦采石掘進機和分揀研磨機零部件。2010年,,德國工程機械制造業(yè)出口同比增長較快的產品還有:搗固壓路機(62%),、推土機(49%)、自驅動前鏟裝載機(38%),。2011年1~8月,,德國挖掘機械零部件、挖掘機、采礦采石掘進機出口金額分別為14.96億歐元,、8.98億歐元和5.66億歐元,,比上年同期增長18.7%、49.1%和11.1%,。
1.挖掘機產品貿易競爭力分析
挖掘機是德國工程機械制造業(yè)的主力產品,,更是其對外出口最為重要的核心產品。2010年,,德國挖掘機出口總金額為10.11億歐元,,進口總金額為4.63億歐元。按貿易競爭力指數(TC)計算,,德國挖掘機產業(yè)的貿易競爭力指數(TC)為0.372,,表明其貿易競爭力較強。
2011年前8個月,,德國共出口9103臺挖掘機,,同比增長18.5%,平均單價9.87萬歐元/臺,,同比增長25.8%,。顯然德國挖掘機制造商更期望以質取勝,獲取更多邊際收益,。盡管這樣可能失去部分市場份額,,但同時由于產品質量優(yōu)異的特點突出,會為德國挖掘機的長久發(fā)展打下堅實基礎,,鞏固其在國際市場上無法替代的地位,。2011年前8個月,排名前5位的出口市場分別是:荷蘭,、澳大利亞,、俄羅斯、法國和美國,。
2.挖掘機械零部件貿易特點
2010年,,德國挖掘機械零部件出口總金額為19.3億歐元,平均出口單價5.96千歐/噸,,進口總金額為13.2億歐元,,平均進口單價3.05千歐/噸。德國挖掘機械零部件產業(yè)的TC指數為0.189,,表明其貿易競爭力接近國際水平,,且該TC指數更接近于零值,該產業(yè)更趨向于產業(yè)內貿易,。
2011年前8個月,,德國挖掘機械零部件出口金額居前5位的市場是:中國,、法國、美國,、韓國和瑞典,,分別占比為9.9%、8.9%,、8.5%,、7.3%和5.7%;進口金額居前5位的市場是:意大利,、捷克,、法國、波蘭和奧地利,,占比分別為15.2%,、10.9%、8.0%,、7.4和5.6%,,中韓美分列在第10、11和14位,,占比均在4%~3%之間,。
從產業(yè)內貿易理論的角度分析,在垂直一體化投資方面,,特別是對中國的貿易,,呈現出南北貿易的顯著特征,即對中國出口高附加值產品賺取高額利潤,,同時進口低附加值產品或成熟技術產品以降低整機生產成本。2011年前8個月,,德國挖掘機械零部件對中國的出口平均單價為11.5千歐元/噸,,出口金額同比增長33.8%;進口平均單價為1.3千歐元/噸,,進口金額同比增長48.3%,。
在與發(fā)達國家的貿易方面,挖掘機械零部件的進口來源地主要是歐盟其他制造業(yè)實力較強的國家,,出口市場除法國,、瑞典等歐盟的工程機械制造業(yè)強國外,還包括美國和韓國等世界級工程機械制造業(yè)強國,,這充分體現出水平一體化產業(yè)內貿易的特點,,即發(fā)達國家間通過貿易進行差別產品交易,實現優(yōu)勢互補,、強強聯合,。如2011年前8個月,,進口自意大利的挖掘機械零部件平均單價為3.1千歐元/噸,出口至該國的平均單價為2.7千歐元/噸,;2010年,,進口自美國的平均單價為5.4千歐元/噸,出口為5.6千歐/噸,。
德國工程機械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與其他歐盟成員關系緊密,,它充分發(fā)揮了很多老牌工業(yè)強國的固有優(yōu)勢,再經德國制造商依托自有品牌聲譽和技術研發(fā),、質量管理方面的優(yōu)勢進行整合,,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必然獲得顯著提升,從某種程度上講,,德國工程機械的品質更多是歐盟整體工程機械制造業(yè)實力的體現
威登集團官網http://m.45341.cn